当前位置 :健康教育 /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科普系列之一——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大家齐行动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科普系列之一——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大家齐行动
2025年07月28日 20:35:00 发布  浏览量145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简称,又称“三病”。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母婴传播。

55d15289c86caa150a6798bb792a989e.png

什么是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胎儿通过宫内或产道感染,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艾梅乙母婴传播?

指孕妇感染了艾滋病、梅毒、乙肝,通过怀孕、分娩、哺乳等环节将病毒传染给孩子的过程。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亡。

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艾梅乙”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宫内传播  母体血液中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分娩传播  在分娩时,母亲血液中的病原体通过宝宝皮肤、黏膜的损伤处进入宝宝体内。    

接触传播  分娩后母亲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如亲吻、哺乳),病原体从宝宝消化道黏膜破损部位进入体内。  

29fabf14fd1a544897a97c2310ca8264.png

哪些人群为高风险人群?

• 艾滋病高风险人群:有不安全性行为者(如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静脉吸毒者、既往有艾滋病感染史或与艾滋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等。孕妇若属于此类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较高,从而增加母婴传播风险。    

• 梅毒高风险人群:有不安全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有梅毒感染史、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孕妇感染梅毒后,容易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    

• 乙肝高风险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属于高风险人群。此外,母亲乙肝病毒载量高、有乙肝家族史、孕妇孕期有创检查史(如羊水穿刺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操作)等也会增加母婴传播风险。

预防母婴传播哪些措施?

控制传染源:感染孕妇尽早进行治疗,可以大大减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新生儿暴露的可能。

保护易感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治疗或干预。

从妊娠、生产到哺乳过程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力求做到“三早”: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切忌不要错过三个时期: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干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