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教育 / 【科普】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六)青春无“艾” 未来有光 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全知道
2023年全国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病例近3010例,其中性传播占了98.6%。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朋友们,如何才能筑牢健康防线,保护自已,不给病毒可乘之机,让青春无“艾”呢?下面,咱们共同来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会得艾滋病,通过外表不可以判断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绝大多数感染者经过5-10年时间发展成病人,发病后如果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会发生死亡。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在学生群体中,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或被性侵,都可能导致感染。 其他风险行为:患有性病,使用毒品及新型毒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工具文身、打耳洞、拔牙等。 艾滋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有持续发烧、腹泻、体重快速下降、反复的口腔感染、疱疹、肺炎,甚至可能引发肿瘤、神经系统疾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急性期和无症状期的感染者没有特殊的体征和症状,必须通过检测体内病毒的核酸、抗原或者抗体来判断。 不安全性行为包括哪些? 青年学生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不安全性行为:无保护(不使用安全套)的男性同性性行为、与不知道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与多人发生性行为、吸毒或醉酒后发生性行为等。 青少年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 1.学习、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既不神秘、肮脏,也并非自由、放纵。性冲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成长的必经过程。青少年应积极接受性健康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制力,避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2.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 3.要及时阻断和检测,一旦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到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寻求专业帮助,根据评估情况尽快服用药物阻断感染(最晚不超过72小时),发生高危行为后2-4周,应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和咨询。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5..拒绝毒品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重视艾滋病防治,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嗜好。通过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积极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寻求支持等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艾滋病,加强自我保护。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珍惜生命、学会拒绝、远离毒品、预防艾滋,做自已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审:徐 庆 二审:刘 传 三审:徐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