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教育 / 【科普】2025 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科普】2025 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2025年10月10日 18:45:00 发布  浏览量102

2025 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对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正确理性认知,减轻社会歧视和防止“污名化”。

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

它不是“矫情”,而是“感冒”。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心理上的“感冒发烧”(如情绪低落、焦虑)和身体生病一样常见,需要被正视和关心。青春期是大脑和身体飞速发展的“暴风雨”时期。荷尔蒙变化、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自我认同探索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得青少年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出现心理困扰,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性格缺陷,而是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t0438f745f6fb19de1c.jpg

常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感冒”的几种类型)

1. 情绪问题(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核心表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

 具体信号:总是感到悲伤、空虚、绝望或易怒,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如打球、玩游戏、社交)失去兴趣。睡眠过多或过少,食欲或体重显著变化。感到疲劳、无精打采,自我评价过低,过分自责或有罪恶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谈论死亡或自杀。

2. 焦虑问题(如广泛性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

  核心表现:过度的、无法控制的担忧和恐惧。

  具体信号:对未来或日常事务感到持续且强烈的担忧。回避社交场合,害怕被人审视或评价。突然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发抖等惊恐发作症状。反复出现不必要的想法或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即强迫倾向。

3. 压力相关问题

来源:学业压力、同伴竞争、家庭期望、对未来迷茫。

具体信号: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容易烦躁,情绪不稳定,回避学习或考试。

4. 其他问题

  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暴食症,对体重和体型有扭曲认知。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用刀割、烫伤等方式伤害自己,这不是为了自杀,而是一种应对无法承受的极端情绪痛苦的方式,是强烈的求助信号。

网络成瘾:可能是逃避现实世界痛苦的一种表现。

我们该怎么做?

(一)给青少年的建议:

1. 接纳自己的感受: 你的所有情绪都是真实且值得被尊重的。允许自己感到难过、焦虑,这不代表你脆弱。

2. 学会求助是勇敢的表现:向你信任的成年人(父母、老师、亲戚)或朋友倾诉。说出来,痛苦就减轻了一半。

3.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规律运动:跑步、跳舞、打球都能有效释放压力,产生“快乐激素”。

均衡饮食与充足睡眠:身体是心理的基础。

练习正念与放松:深呼吸、冥想、听音乐、写日记,都能帮你稳定情绪。

4. 限制屏幕时间: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容易引发焦虑和比较心理,多花时间在现实世界的活动中。

5. 记住:你并不孤单。 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经历类似的感受,寻求专业帮助是关爱自己的明智之举。


(二)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 倾听,而非说教: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多问“你感觉怎么样?”,少说“你应该……”。当孩子倾诉时,不要急于评判和给出解决方案,先给予理解和共情。

2. 验证他们的感受:告诉他们“我感到你现在很难过/生气,这一定很不好受”,这比“别想太多了”有效一万倍。

3. 保持开放的态度:主动、平静地谈论心理健康,就像谈论感冒一样自然。让孩子知道,有任何困扰都可以找你。

4. 寻求专业帮助是负责任的行为:如同骨折需要看骨科医生,心理困扰需要看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不要将此视为耻辱。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5. 照顾好你自己:支持者也需要支持。家长和老师的情绪稳定,是孩子重要的安全港湾。

专业求助资源与途径

学校心理老师:最直接、便捷的资源。

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以及专科精神病医院。医生可以进行专业评估、诊断和治疗(包括药物和心理治疗)。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寻找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匿名、便捷的即时支持。

t01e179c8d16e08af87.jpg

心理健康是动态的平衡,而非永恒的状态。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心理上的起伏。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在学习驾驭情绪,他们需要的不是指责和忽视,而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专业的引导。

一审:徐  庆

二审:刘  传

三审:徐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