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的突然来袭,不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我们身体受到威胁的同时,工作、生活节奏也被打乱了。在这样一种失衡的状态下,出现了各种焦虑、恐惧、抑郁、无助、失眠等心理应激反应。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病毒本身,也受到了内心恐慌病毒的影响。形成了两个疫区,一个在社会,一个在心里。
前所未有的疫情,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卫健委为了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加以规范和指导,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预和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在第一时间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心理门诊工作人员在贵州省卫健委及院方的组织下,全体参加了视频培训学习。
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临床心理门诊率先开通了心理干预热线电话(0851-28232703),旨在为疫情期间孕产妇及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进行普通人群情绪疏导及抗疫高危人群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
心理门诊负责人岳坤芬主任对全院疫情防控人员进行了工作梳理并正向引导,制作了美篇2篇,激励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肯定了一线防控人员的工作价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压力;对支援第四人民医院的部分护理人员,进行电话疏导,使其缓解了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对疫情期间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了适时、适宜的心理干预。
因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特殊性,心理门诊工作人员熊媛媛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举办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的全程学习,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及实操经验。她不仅负责本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的接听,同时是遵义市卫健委组建的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组心理援助热线队、汇川区政府组建的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成员,还在红花岗区总工会的公众号里推出自己的微信号。她是24小时随时准备着,为需要心理援助的危机人群提供专业服务。到目前为止,接听热线电话10例次,微信平台心理干预3例。
熊媛媛在院内开展了2场关于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心理干预的视频讲座;联系本辖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其创建的微信群里为孕产妇和宝妈开展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微信授课2场。在本院的公众号里推出2篇抗疫心理科普文章;通过推送文章及接受采访的形式向遵义晚报提供3篇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对1名情绪障碍的四级人员实施了入户心理干预,已进行了3次,现仍在继续中;根据本院198办文号要求,在钉钉群向全院医务人员推出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件,组织下载学习;根据贵州省卫健委黔卫健函〔2020〕33 号文件要求,针对院内一线医务人员(包括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的工作人员),发放网络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接受调查人员共计83人。
目前社会公众仍处于应激状态中,专家预测,真正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在应激状态之后出现。
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心理门诊工作人员将一如既往,
为所当为,温情守护。
风雨同天,与子同裳,携手同行!
供稿:熊嫒嫒(临床心理门诊)
编辑:张玉琴
审核:魏 笛